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闰六月初九 辰时
PHOTO MAGAZ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长庆油田:协同发力打好“三场硬仗”
长庆油田科技助力实现低碳转型发展。黄陈晨 摄 上半年,长庆油田以“高效勘探、精益开发、新能源建设”三场硬仗为抓手,在油气生产建设与新能源发展双赛道上协同发力,全面提升能源供给能力。该公司油气产量分别完成年计划的50.87%和51.83%,新能源发电量完成年计划的55.8%,为实现全年任务目标筑牢坚实根基。 今年,长庆油田坚持“规模与效益增储并重、油气与新能源协同”的勘探新思路,通过“集中勘探+精细勘探+甩开勘探+融合勘探”四维发力,以管理提效激活资源潜力。在“七大标志性工程”的带动下,上半年勘探成功率、高产井比例等核心指标同比显著提升,多个新区新领域及复杂地质区实现重大突破。 据了解,面对非常规油藏效益建产风险高、老油田控降递减难等“老大难”问题,长庆油田以“四大工程”为抓手,深耕精益开发,推动油气开发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页岩油开发分公司细化采液强度技术标准,新井日产油突破1000吨,成为油气稳产增产的“新引擎”。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长庆油田紧扣“电热碳储新”总体布局,以“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对内与对外并举、质量与速度并重”为策略,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上半年,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达32.9万千瓦,新能源发展基础持续夯实。以创新为引擎,加速推进“氢代油”钻井、在役管道掺氢、气田采出水制氢等试验示范项目,扩大CCUS注入规模,加大伴生矿勘探开发力度,综合能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2025-07-29
新疆原油评价技术协作组 第十二届技术交流会在克石化召开
7月中旬,新疆原油评价技术协作组第十二届技术交流会在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召开。来自新疆油田公司、独山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技术骨干共40余人参会。与会代表围绕“高效利用原油资源”主题,通过专题报告、技术研讨和现场调研等形式展开交流。 据悉,此次会议精心安排十场高水平的专题报告,内容紧扣“高效利用原油资源”主题,直击行业热点难点。独山子石化展示原油快评数据在资源替代决策中的应用价值;乌鲁木齐石化介绍北疆原油评价数据库的建设进展;克拉玛依石化分享GC/MS技术在原油评价体系中的创新应用及原油掺炼对润滑油基础油性能的影响规律;乌鲁木齐石化分析东疆原油性质波动对生产装置的潜在影响;独山子石化顾涛探讨常减压渣油结焦机理研究;富岛科技演示近红外油品快速检测技术。 上述报告从资源评价、工艺优化、风险防控到产品开发,全面覆盖原油加工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环节。每一场报告都引发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思想火花在交流中迸发。 新疆原油评价技术协作组由克拉玛依石化、独山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三家研究院联合发起成立,该交流平台始终坚持“轮流主办、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宗旨,每两年举办一次技术交流会,已成为推动新疆原油资源高效评价与利用的重要力量。
2025-07-29
吉林油田油气新能源“三线”达标
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16号集约化注采平台。 上半年,吉林油田通过精益部署和高效执行,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生产“三线”达标,生产经营态势继续向好,油气产量当量累计超计划8.46万吨,绿电发电量同比提升5.2亿千瓦时,余热利用、地热开发、光热储能等项目高效推进,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面对资源、成本等各类叠加矛盾,吉林油田干部员工咬定本质扭亏脱困的中心任务不动摇,树牢效益发展意识,聚焦储量、产量、投资、成本、效益等关键指标,干劲“满格”,发力“满弦”,全方位推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生产建设,加快老油田向千万吨级绿色低碳新型油田转型。 铆劲“加油”不放松。面对松南老区整体已进入“双特高”开发阶段的严峻形势,吉林油田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源头设计,以老油田“压舱石”工程技术路线为引领,统筹部署,全力推进SEC储采平衡、采收率再提高、高效建产、“十百千万”等工程,突出抓好采油、集输、注水、电力等各系统生产过程管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松南老区和川南新区“两手抓”“两手硬”。其中,松南老区聚焦长岭、德惠、王府等重点区域,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进一步扩大老井挖潜规模,打造长岭致密气CCUS-EGR提采试验区,增强“底气”;川南新区结合多年评价开发基础,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一边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一边强化过程管控,加快效益建产步伐。上半年川南天然气产量超计划7900万立方米。 蹄疾步稳奋力前行。吉林油田紧跟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与“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挥人员、组织、设备优势,在风光、地热等新能源领域统筹布局、协同作战,努力做到污水余热应收尽收,加大地热综合利用力度,持续提高自消纳装机规模,融合发展打造“红岗模式”,全力实现新能源建设与油气生产同步推进、融合发展、共创效益。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突破7.2亿千瓦时,生产零碳原油2.5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埋存22.3万吨,向新能源供给能力快速上升、化石能源消耗量加快下降的“一升一降”目标迈进。
2025-07-29
首页   1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