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八月十四 寅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难忘的四川石油大会战

e19f6849-e4c5-40ce-aad4-54a6f7f0cfa2_middle.jpg

作者当年在红村前站岗。


1965年,四川石油大会战拉开大幕。当年,数万名十六七岁的重庆青年,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高唱“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奔赴四川的崇山峻岭,参加四川石油大会战。

9月20日,是我离乡踏上征途的日子。第一次走出家门,奔向工作岗位,我心中满是憧憬:石油会战一线油井林立、钻机轰鸣、头盔闪亮,筑路工地上战歌飞扬,车辆穿梭……

然而,生产生活环境却残酷无比。我抵达目的地卡房店后,眼前是深山野岭、荒草乱石,一条小道蜿蜒而上。荒野景象让我们这些大城市来的少男少女惊呆了。

面对现实,我们背上行李,手脚并用、互相搀扶,在崎岖山路上跋涉1个多小时住进大山深处的农家。女生住在堆粮食的屋子里,我们几个男生被安排住进隔壁的牛棚。一进屋,牛粪味夹杂草香味扑鼻而来。夜晚,牛吃草的咔嚓声陪伴我们入眠。若遇雨天,外面下大雨,茅草屋里下小雨;外面不下雨了,茅草屋里还在滴雨点。

当时倡导“先生产后生活”,号召“一切为了70亿(立方米天然气),一切为了找油田”。我将这种石油会战生活视作必经的磨炼。

那段日子里,我们白天劳动,晚上参加政治学习。当时,没有电视广播,报纸信件十天半月才来一次。驻地无自来水,生活用水取自水田中用条石砌成的“井”;天晴时“井水”尚且清澈,雨后则浑浊不堪,要用水桶澄清后方能使用。

当年,除了工作外,在业余时间,我坚持自学,常常在晚上就着昏黄的油灯,以木箱为桌,书写学习心得。十六七岁的我,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即便在艰苦劳动中,我从未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周日休息时,我常带上《朗诵诗选》这本书,到竹林中、小溪边,忘情地朗诵,情至深处时泪流满面、不能自已。诗歌的美妙竟使我忘却了疲惫与艰辛。


(李中石)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